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

「星」華了的台灣風味

有位美國朋友在台北住過一年,頭一個月瘋狂到訪夜市,但之後便感到生厭。兩三個月後在香港與她見面,當時她邊咬著Pizza Express的薄餅,邊跟我說起她對台灣地道美食的悶騷:「我絕對認為當地食物選擇不夠多元和國際化,就以西餐為例,找到正宗好吃的真的不容易。」 對,我也認同台灣的food scene很悶人,地道小吃小菜以外,其他地區的菜式的發展也不怎豐富,近年全球飲食界流行的Bistronomy(即以精緻的現代廚技重新創作小餐館菜式,創意行頭,風格偏向大膽和fusion,可以說是平民化的fine dining),香港已開得成巷成市,但目前在台北只有寥寥兩三間;幸而貴精不貴多,其中一間就得到亞洲十大年輕主廚之一江振誠(André)加持,亦是當下台北最難訂檯的餐廳──RAW。餐廳去年年底開幕,至今仍然非常旺場,最巴閉之處是不設walk-in,想訂座便要在計劃用餐的日子前兩星期到他們的網站預約,系統會在每天中午12點開放,讀到有台灣網民說不到五分鐘便滿座,要明天請早,所以當成功訂位的時候,心裡是有「媽我得咗啦」的感覺。

言歸正傳,他們家最吸引的地方,誠然也是明星效應,要知道André這個來自台北、於法國習藝的天才廚神除了先後摘了很多顆星,他在新加坡開設的Restaurant André在三年內便成了全星最佳餐廳,紐約時報更說是「Top 10 restaurants in the world worth a plane ride」。但對很多人來說,RAW的最大亮點,是價錢。一個8 course menu承惠NTD 1,850(另加一),平日更有3-4 course lunch menu承惠NTD 850(另加一),想再配wine pairing menu,多付NTD 1000便有三杯葡萄酒(紅、白、氣泡)。以台灣物價水平來說當然不便宜,但在香港以同等價錢能吃到真心好吃的4 course menu也要還得神落了,更勿論在Restaurant André一個8 course menu是過千六元港幣。

錢掙回來,還是要花,問題是否花得值,RAW絕對是那種讓你結賬時也覺得的餐廳。基本上從我踏進大門口,他們從頭到尾的安排也讓我感到很貼心和人性化,而那種妥貼並不是因為我付了錢所以換來「我是大帝」的機械式服侍,而是友善對等的交流。細節如食材諮詢,仔細得差不多每一道也會問清楚,除了信仰和健康因素,也縱容食客有如像「不吃青豆」的任性;亦因為我只訂了table for one,在為我準備一人前的餐桌時,他們也放了好幾本雜誌在桌上,亦因他們甚少有客人會自己一人來吃飯,主廚也多送我一道開胃菜作慰藉。上菜時侍應哥哥端上每道菜後也會詳細講解當中每一項食材, 配搭的心思想法和創作意念,尤於用上大量地道食材,有些甚至很罕見,侍應哥哥也重點著墨解釋這些食材的原產地,教人在味蕾上認識寶島。另外,他們對驚喜的佈置也是讓我拜服,即使是抹手濕紙巾和厠所設計,無不充滿令人回心微笑的wow factors。


花了上千字說無謂話,為的是鋪墊出我對菜式的期待。他們的菜單按季節更換,食材不時不吃,當天我吃到的是他們開幕以來第三個menu。總括整體來說,的確沒叫我失望,由新穎手法表達出來的色香味,層次引入入勝,即使望著菜單上列出每道菜的主要食材,你也捉摸不到成品的具體面貌,這就是其玩味之處。例如我沒想過以肝醬搭松葉,可以帶出柑橘系以外的一種清新,令本來很飽膩和霸道的肝醬也可以成為一道開胃菜;海膽和花生醬竟可完美地走在一起,成為蔬菜沙律的dressing;慢煮再煎香的牛柳跟牛奶甜脆一塊吃,原來可以把油香提升到綿密香甜的境界。值得一提,André與他另外兩為搭檔(Zor和Alain)開設RAW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想回歸和回饋台灣,價錢和食材方面而作了相當恰切的示範,但我更欣賞是他們對台灣菜式的理解是相當透切,再以西式廚藝再演繹出來,沒有以真翅煮碗仔翅的牽強,是真正的融匯貫通和高水準的fusion,採用的台灣食材和烹調方法與其他西方食材放在一起,一點也不感突兀,更顯心思。

整頓飯也吃得很愉快,菜式出奇不意,而且沒有把創意走火入魔,每種不同層次的味道也平衡地呈現出來。但最點點生輝的調味料,還是侍應們友善的招待和熱心,我們不只談餐廳的菜式,也談起台灣的不同地方;我想他們定是很喜歡自己的工作,還有成長的地方。廚房的大門是一扇磨砂玻璃門,侍應出入時大門開開合合,用餐時瞄到廚房出口前掛了張crew photo,主廚們和他們的團隊大伙兒就鬧哄哄湊在一塊,彷彿在菜式中也能嗅到他們的朝氣;你可以說是PR的門面工夫,反正在台灣,這樣的情誼是絕對成立和合理的。
地址:台灣市樂群三路301號
www.raw.com.tw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