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

從脫歐到燒雞

先勿論脫歐在當下所產生的亂局,近年的確好像沒有這樣具爭議性的一場選舉,特別雙方的支持者是如此兩極化(無論年紀或立場),而說實在當愈讀愈多的時候,自己開始也沒有絕對的立場。看到有報導指出有部份英國年輕人沒去投票,因為以為英國怎也不會脫歐(救命,現在還要聯署表示再投票,想笑死人嗎),實在叫我想起香港年輕一輩同樣有低投票率的情況。或者,同一樣的人和錯,是無論何時何地也註定會交遇上的。

回看是次選舉的拉票,最無辜當然是有流血事件,但同時也屢有旁敲側擊的奇招,其中最騎呢一定是有關傳出一旦脫歐,連鎖餐廳Nando's便宣佈撤出英國的消息,群眾馬上連番"NOOOOOOOOOOO!"。


這餐廳有多把炮?大抵就像我們的譚仔那樣,價廉物美(of course I mean English standard)靠地膽把它發揚光大,即使是旅客也定必知道這所英國名物,我第一次到訪也是由在當地唸書的朋友帶路。那應該是七、八年前左右的事了,餐廳主打葡式燒雞,基本上點菜時只需決定份量和配菜,味道是不錯,但記得最有印象還是有幾款醬汁的選擇,特別喜歡帶香草的微辣口味。之後斷斷續續也忘了往後幾次到英國,有沒有到過Nando's,反正在我心目中,這真的是一間很普通的餐廳。直至去年到倫敦再訪,失望得跌到一地眼鏡碎:點了一客燒雞腿,乾得猶如紙皮,你說有甚麼比此更無奈?好啦,再以英國角度考慮的話,或者該反問一句:Why not?



有時候,餐廳水準有變的原因,除了是其本身的問題,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因為自己遇到更好的。

讓我吃到更難以忘懷的葡式燒雞,是澳洲一家名為Oporto的本土連鎖快餐店,格局與M記無異,有售多款漢堡包,但其實店家是30年前在悉尼Bondi Beach附近以燒雞起家,目前分店仍聚集在悉尼。他們的雞均是採用先蒸後燒的方法烹調,令肉汁不會在長時間烤焗中流失。即使是快餐廳出品,依然皮香肉滑,絕對做得比很多餐廳還要好!他們的燒雞是連雞胸肉也保持粉嫩的質感,上在芸芸醬汁中我最愛的Lemon & Herb,交疊出一抹清新滋味,也正正是我心目中記念的澳洲味道之一;已隔數載未有去過澳洲,但願它的質素仍舊超班。

(好想找張誠實點的相片,但的確沒有......)

我相信葡式燒雞是會吃出一種心癮,可惜不容易做得美味。在香港,我喜歡一家名為Chicken n Egg的九龍城小餐廳。開業時他們主打數款不同味道的烤澳洲雞,例如煙肉和迷迭香,雞肉也是烤得恰到好處,而且意粉還要是al dente。昨天想起又想吃,於是跑到九龍城去,才發現原來現在他們都不做多種口味,獨沽一味只賣原味燒雞。好啦,水準依舊,只是不喜歡他們配上的gravy,跟雞肉九唔搭八。

小店風格樸實不花巧,但確是香港數一數二不俗的燒雞

噢,現在脫歐了,Nando's要找數嗎?傻啦,官方馬上澄清只是一場誤會.....嗯......只能說符合國情囉。

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

新加坡COS - In Good Company



新加坡對冒牌貨的規管十分嚴格,在境內基本上甚少找到賣名牌假貨的地方。然而,很多新加坡本土品牌總給我「A copy of something」的感覺。
(Charles & Keith)

例如OL大愛的Charles & Kieth活脫脫是集百家大成的假貨寨,他們的假不是公然抄襲monogram或明目張膽將別人的名字照單寫在袋上,他們抄的是款式。甚麼當紅的Valentino和Givenchy鞋袋款都給抄下,well,當然很多人不覺得是問題,但事實上,草草試過幾對鞋,質素不好倒是真的。(一穿上腳便已覺得會把腳弄得淒慘,買來幹嗎?)(世上有些鞋子和大多男孩子一樣,別以為用誠意默默忍耐苦楚然後便會把他們融化)


這次到訪還知道原來這樣的店有另一家兩生花,名字叫Pedro,門面像煞Prada,又是賣各式熟口熟面的鞋和袋,呵欠。

但有間疑似copycat倒是挺討我歡心,甚至要把它冠上星州城市驚喜的光環。



這間叫In Good Company(IGC)的店為於ION Orchard商場內,在芸芸商店中,其店面吸引了我目光的原因是:很像COS。

寬敞的空間窗明几淨,店面陳設搭上淺木色及雲石家具和簡約分明的黑色框架,根本就是走COS的Kinfolk北歐風。衣飾的設計也類近,輪廓線條偏向畢直俐落,細節會玩有心思的playful剪裁,選色方面有不同強烈色塊的配撞,當然顏色選擇方面的確比COS廣泛和鮮艷,另外店內也有售由其他當地設計專才所造的飾物





挑了幾件試試看,不試由自可,一試便欲罷不能。比起COS那專為外國人的高大身形所設計的衣裳,IGC的剪裁對亞洲人來說更是合理,例如連身裙不會過長、上衣的修腰位不會位置尷尬。而最重要,他們家的有部份衫雖然佻皮,但不至於unwearable,實用穿著度高很多。

Keyword1:垂贅感
Keyword 2:Draping
Keyword 3:Playful in Wearability
價位方面不平,上衣港幣$700起,連衣裙及其他下裝過千起,但論布料質素和完整的造工,我覺得對得住這價錢,甚至比COS還更佳(救命COS的用料其實有每季每況愈下的趨勢)。買了一件上衣,設計是一件淨色上衣,腰間墜下一塊略長的打摺布料,標籤沒寫製造地,只標明是全綿,還要是厚身的綿布,效果挺身而且滑不溜手,甚是喜歡。可惜雖然在新加坡買,但在香港大暑天還是穿不了(望天mode)。

付錢時跟店員閒聊,得知品牌是始於2012,而ION Richard的店更是去年中才開幕的旗艦店,除了空間倘大,還設咖啡室,喜歡COS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店。

In Good Company
#B1-06, 2 Orchard Turn, The Orchard Residences, Singapore 238801

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

Ophelia

就像雞先或蛋先的問題,我已搞不清到底是因為HH才來這間酒吧,還是因為想去這間酒吧才HH。



這間Ophelia決定開在利東街豪宅的樓下,其實騎呢到不行,但酒吧本身就是珍稀奇異的化身。它是國際設計師Ashley Sutton在亞洲城市集郵之旅的最新結晶品,報紙說整個設計項目耗費過2400萬(Ok啦,樓上兩個單位嘅價錢啫~),那他以高價錢雕琢出甚麼來?一個在灣仔重現的蘇絲黃世界。



酒吧的大門是有點詭譎,在鳥語花香的牌匾下,有個坐在一堆鳥籠旁的阿伯猛力請你揭開他身後那厚重的絲毧門簾,不說還以為是海洋公園的鬼屋設定。雖然同樣是在灣仔,拉開布簾後眼前沒有渣流攤pole dancer在蹩足上扭動,而一個別有洞天的孔雀窩卻活靈活現出現了。穿上旗袍、頭插羽毛髮簪、燕瘦環肥、帶東方風情的女侍應馬上酒到你跟前為你服務,說實在這樣的主題酒吧是有把我嚇倒。



 



至於酒吧的內裡,是看出洋人設計師的精緻心思,檯凳全是他為主題而訂造,我想當年尖東大富豪的全盛時期也予人這樣目昡的氣派。酒吧店內另有鞦韆和羽毛大班椅,晚上9:30後幾位滿戴羽毛的香艷蘇絲黃便會出動遊走店內不同角落跳舞,她們甚至會在bar tender的工作間上表演騷首撩腿做瑜伽,可想言之把酒吧溫度推高,大家一起紙醉金迷,活色生香,鬼佬最high high。



但以HH這個健康時段來說,這裡也是不錯的選擇。或者因為新開張不到一星期,人流不多,加上座位相隔的空間較闊落,跟朋友來摸酒杯底談天都是ok的。 雞尾酒有十來款選擇,價錢百多元,可接受的範圍。趁熱鬧點了他們signature的Cheongsam(明知是「長衫」又要用English Cantonese來唸,姐真的不懂如何發音),為的是看侍應用雀籠端上發光雞尾酒的一刻,拍張照,呃個like(只有這款cocktail才會這樣上桌呢)。唔,個presentation真的很chinese和exoctic。



這款以Tequila作base的雞味酒加入Vermouth、青檸和肉桂後,恰到好處,沒有一面倒的甜膩,反而帶點古舊的風格。另外點了他們自家釀的橄欖,橄欖不只在Gin浸泡過,還被酒灌醉了,囂張的酒精搶去橄欖的苦澀,Well,總會有人喜歡的。


Ophelia
Shop No. 41A, 1/F, The Avenue, Lee Tung Avenue, 200 Queen's Rd E, Wan Chai Hong Kong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pheliahongkong/

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

吃的政治 ── 掀起小英時代的首頓國宴

待過了特別長的交接期,蔡英文終於上任了(啪啪啪啪啪)。雖說政黨交替是政局變天的前哨戰,但現在就說要評價蔡總統,實在言之尚早;不過蔡總統那一套積極推動本土的取態,的確連身在隔岸的人也會受感染(我相信,特別是香港的年青人)。瞧瞧她就職國宴上的菜色,即使是由台北萬豪酒店主理,但席間八道菜的設計和風格也偏向樸實,作為客家妹的蔡總統只特意要求要有一道客家菜(客家炒粄條),整體都十分符合她對宴會所立下「在地」、「得時」的主題。

值得一讚是「在地」、「得時的深遠意思是指菜色用料皆是台灣當地各縣市的當季農作物,更首創在宴席菜單印上QR code,賓客用電話一描便可得知每道菜中的材料原產地及生產者資料。夠膽以國宴作支持,除了是對在地農產品的最大認可,還宣揚了食物安全的信心。加上現時台灣傳媒也吹起支持本地農業的風氣,現時這些農產品的當地網上銷量也急速上升,非常鼓舞。(反觀我們的凸手只會自己在家種番茄,另一邊廂對本地被沒收和破壞的農田一屑不顧......)



福爾摩沙之春 (竹筍、蜜桃、雞)

蔥蒜蒸龍蝦

爐烤快樂豬

錦繡菊花雞湯

客家炒粄條

有台灣評論員指菜色寒酸、不夠體面,的確也無可厚非。八道菜中只有那道雞湯中的豆腐花是最精緻,其他菜色不論賣相和款式也形如尋常百姓菜,光看相片也感覺每道菜的料理手法也偏清淡單寡,未見廚藝上的豐富多樣發揮。但換於政治上,如果執政者願以「在地、得時」心思為管治目標和理念,並付諸實行,那便是那個地方人民的幸運呢。以這樣的國宴掀起小英時代,不錯。


國宴完整菜單的官方詳情:http://www.president.gov.tw/Default.aspx?tabid=1569

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

松發肉骨茶



總覺得肉骨茶是重口味小眾的至愛,我想很多人總不會覺得夾雜鹹香的藥材味特別討喜吧?

到新加坡一遊,時間倉卒,但在芸芸南洋美食當中,也非要吃肉骨茶不可,最好藥材味還是特濃的。上網隨便google本地推介店,看到松發肉骨茶的介紹,著司機帶我到唐人街內的分店,他聽罷笑著說:「這店是我朋友的老爸開的,我帶你到總店吧,老闆經常到那邊巡店,品質會較好。」

「還有你知道他們家賣的是胡椒湯的,對吧?」

啊....倒是他這麼一說,我才知道原來肉骨茶都分兩大門派。胡椒湯肉骨茶色澤較淡,乍眼看跟廣東湯很像樣。而松發做的排骨肉質尚算軟稔,炆燉火候時間夠,輕輕用筷子一瓣也可輕易令骨肉分離;湯頭帶胡椒的微嗆,清甜不膩,侍應還會殷勤為你不斷加湯,至於味道對飲廣東湯水大的人來說,一定會想起胡椒豬肚湯。總的來說,味道好但稍遜特色。

單點了一碗小份,另外加了白飯和冰水,承惠SGD$9(約50港元)。

松發肉骨茶
11 New Bridge Road, #01-01, Singapore 059383

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

L'Effervescence


受惠於日圓的低匯率,現在去東京的心態不再是旅遊,而是去過有質素的生活,因為買的便宜,吃的更划算。除了日式料理,其實在日本fine dining也相當值得一試,始終價位相若,但整體食材更高質,而且日本西廚做菜時的心思特別精密。

在今年剛公佈的「亞洲50最佳餐廳」獎項中,來自日本的餐廳佔去十席,當中不乏法日fusion的菜式,這次去東京便訂了今年獲第16位的L'Effervescence食lunch。(老實說本來更上去獲「最值得關注獎」Florilège,這家店一直在網路上也很多人寫過,但二月初想試訂二月底的午飯,發現booking晨早已爆到四月!)

(網絡圖片)

餐廳地點不太好找,離地鐵站要走10分鐘左右,而且入口是隱藏於民居之間,倒是沒想過這地區會潛藏了一所高級餐廳。

 

踏入餐廳,映入眼簾就是左手邊窗外的一抹綠林,餐桌不多,每張桌子相隔寬闊距離,有趣的是店家安排二人桌的食客並肩而坐,大家就乖乖一起看著窗外。

餐廳在午市供應三款菜單,其中兩款的價錢是7,000Yen(四道菜),另外那款10,000Yen(五道菜)。六道菜的菜單是濃縮了餐廳晚市唯一供應的signature menu(十道菜),而當天我跟A每人各自點了一款五道菜菜單,價位方面不賴。

Amuse Bouche

前前菜是店家的名菜之一,次序先吃左邊白色那小杯。杯中裝滿綿密豐滿、略帶海水鹹香的泡沫,裹著新鮮的甜蝦和海膽刺身,如此映襯下,似是當代法式廚技對日本上級食材的禮贊。

右邊的小杯內的是柑桔柚子雪芭,味道沒怎特別,但質感方面,廚師創出乾身的小粒塊狀,吃下去口感是介乎雪糕和雪芭之間,不似雪芭般水漾,亦不完全是雪糕的軟滑,但味道也較結實集中,更能發揮出橘子的清雅,很對我的口味。

Shadows

接著都是一道以海鮮創作的前菜。賣相精美的椰菜仔葉塊下是發酵過、切成闊條麵狀的墨魚和芥蘭頭。味道沒有太大驚喜,而調味的青檸汁加上帶點辛辣的生椰菜仔,更是令這味前菜添上東南亞風情。

A Fixed Point

來到這道獲獎菜式,材料是簡單的日本蘿蔔、火腿以及麵包粒,精華重點是落於蘿蔔的處理,廚師將之慢煮四小時,本來以為質感一定很軟滑,卻是意想不到的脆實,乃因長時間慢煮之故,沒有怎樣蔬菜內的水份流失,仍相當爽口多汁,搭上火腿以及麵包粒,層次更是豐富。

     From An Idea Of Apple Pie #18

店家另一道招牌菜,以蘋果批為靈感而創作的主菜。以批論批,這道菜是做得不錯,皮薄不膩,亦有少許脆邊,難得可以將如此平凡的百家菜可以做得精緻。餡料包括大白菜,肉,蘋果和芝士,味道不過是一般肉批,但卻有平衡和樸實的滋味。沙律的設計也不乏心思,放了多種蔬果,色調看得人心花怒放,材料也夠新鮮,不需多餘醬汁也很好吃。

Winter Delight

A點了另一個menu的主菜是炭燒法國珍珠雞(Guinea Fowl),偷吃了一口,是真正的皮脆肉嫩,我想這店烹調肉類的手法應該整體也不錯。



順帶一提,餐廳在上主菜前,侍應會捧著一盤Laguiole牛扒刀到你面前,讓你挑喜歡想用的那把。(雖然用牛扒刀吃我的蘋果批是感覺怪怪的)

A Little Tipsy

基本上是香橙巧克力和清酒的一場交纏,道理上把巧克力的甜美、橙子的清新和清酒的醇香結集起來,會是有趣的組合;然而這道甜品卻有點捉錯用神,加重了清酒的比例,慕絲、啫喱和巧克力雪糕也是以清酒造,結果很失衡;而清酒遇上舖面的橙皮屑,更是帶來一種難以下嚥的苦澀。Overall,就是不好吃。

Matcha & World Peace

還好結尾的最後一個環節沒令人失望。

一如很多高級餐廳,侍應會在這時候清理餐桌上的細屑,準備美點雙輝。但這裡他們還會搬出一輛餐車,在客人面前開壇設茶。雖說是法國餐廳,但席間也穿插了不少日本文化的細節,所以順理成章Coffee or tea變成了日式抹茶。為我們服務的侍應是法國人,但弄起茶道上來也有辦有眼呢。

至於的Petite Four反而做得比上一道甜品好,包括芝麻味macaron、紫薯夾心餅以及兩款巧克力。淡黃小立方的那顆是蜂巢形白巧克力,特殊的形狀令它入口即融,最討我歡心;另一款黑巧克力candy pop應為壓軸,巧克力內含爆炸糖,本不是甚麼新鮮玩意,但配合餐廳那bubbly的泡沫主題,算是一種呼應吧。


臨走前侍應最後送我們每人一塊蛋糕,味道不過不失。總的來說,從環境、服務和食物水準,這是家很decent和proper的餐廳,符合我們對日本文化的想像,一切都這麼有規有舉,但就是沒有為感官上帶來驚喜,要數較印象深刻的都是amuse bouche和petit four,是為正宗的好頭好味。

噢,說到驚喜,突然想起整頓飯中最奇怪的是餐廳音樂的選擇。試想像餐廳的拘謹格局,突然會播起Kings of Convenience、Feist、Coldplay......


L'Effervescence
2 Chome-26-4 Nishiazabu, Minato, Tokyo 106-0031, Japan
http://www.leffervescence.jp/en/
預約:http://www.opentable.jp/en-GB/single.aspx?rid=10145

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

愛情不是個結果,只是種修煉



沒有特別留意台灣娛樂圈也知道S.H.E的Selina和其老公是很難得的一對,尤其女的遇上意外後,男的在她人生低潮期默默在旁扶她一把,最後共諧連理,是大家期許的幸福終點站,但我總一直認為把結婚這個舉動視為圓滿結果,是個非常錯的謬誤。

我不相信婚姻,因為現代社會告訴我除了要買樓或生小孩的種種保障和方便(OK,或者要拿居留權或密謀分身家),我看不到履行這個制度的原因。應該在婚後為一個承諾而走下去,或是選擇維持婚前狀態互相扶持,讓日子自然化作一個承諾,我搞不清。亦當然有人沒打算買樓生小孩,也欣然投向婚姻,純粹是為新一章的開始--留意,是開始,並非幸福的終結。

人世間種種的關係,不論情侶、親子、朋友、同事,背後目的殊途同歸:實際上,我們要其他人支持來幫忙解決日常問題;心靈上,透過不同關係的碰撞,我們建立出對其他人的看法,同時對比映襯自身的長短處,著我們要再努力一點改善缺失。

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主張靈魂轉世論,說人每次投胎也是一次學習,每段人生旅程中所學的是為完善往世的不足,目標是向完美進發來得到解脫。簡言之,經歷就是一種淨化過程,而人生在世,所遇上的經歷又豈只愛情?而愛情又豈會是人生的唯一目標?生命中還有很多同等重要的部份,諸如家庭、事業、公民責任等;隨著人的成長,追求目標有變。有時候夫妻分開,除了很多人假定一定是因為有第三者而變心,最主要的原因也可以是他們的成長步伐不再一致,愛情不再是其中一方的追求,就這麼簡單。

假裝一段關係是痛苦不已的事,何況要承受中港台的壓力。愛的反面不是恨,是不愛。能夠在問題惡化前脫離了情侶關係,剝去了愛情這一塊,但感情仍存,二人間還可互相照顧和關懷。連生死也曾共渡過,可能關係要以這模式才能維持一輩子,能夠做到如此舒坦,反而是件難得的美事。

其實人生有時真的沒那麼多充滿花生的戲劇。